当前位置: 首页 > 滚动 > >正文

拥有百万粉丝的87岁院士,“想在最辉煌时潇洒退场”

来源:上海杨浦    时间:2023-04-12 17:51:03

“我想在科普这件事上‘刹车’了,在最辉煌时潇洒地退场。”生于上海的汪品先院士今年87岁了,他的身上有太多传奇。他曾以82岁高龄深潜南海;也曾用3个月的时间以科普俘获百万粉丝。但汪品先却说:“我只是个科学家,别的什么也不是。”


(资料图)

长与短:深海浅说的冒险

出镜视频时,汪品先爱穿白衬衫,天凉时就搭配上深色毛衣和西装外套,精神奕奕地端坐着,讲话条理清晰。

2020年末,汪品先在抖音实名注册了个人账号,他成为第一个在短视频平台开设主体账号的中科院院士。次年6月,他又正式入驻B站,短短3个月粉丝数就突破100万。两年来他更新了80多期视频,最高一期播放量突破400万。

“我找到了跟年轻人对话的方式,要讲故事。”汪品先自豪地说道。早在10多年前,汪品先就参与主编了《十万个为什么》海洋分卷,近3年他又出版了《深海浅说》等科普读物。

汪品先觉得:“这个时代,说长话就是败笔。长话短说、化整为零,让年轻人愿意看。”他的科普书籍中,文章被分成一段段小故事,适合碎片化阅读。他在B站发表的视频大多时长近5分钟,在抖音和微信视频号发表的视频甚至仅有50秒。

科普的影响在这分秒的积累中聚沙成塔。在汪品先视频的评论区,一批“课代表”会自发地总结每一期视频的知识点,跟数万网课同学激烈讨论。这让汪品先十分欣慰,他期待着自己传递的科学精神能影响青少年。

快与慢:分秒必争的人生

同济大学内常有一道这样的风景: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,风雨无阻地骑着他的老式黑色自行车来到校园,每天七点半准时出现在办公室,一直待到晚上近十点。“骑自行车能比步行节省十分钟呢。”他说道。

汪品先的生活总是争分夺秒。2017年,他被查出患有前列腺癌,在医生的督促下将作息调整到了现在的模样。每天他都会记录已完成的事情,反思当天的效率,规划第二天应做什么。他笑着打趣道:“我年底算时间账,计算出差多少天、出国多少天。”

扎进海洋研究四十余年,汪品先见证了太多“首次”。24年前,汪品先登上“决心号”大洋钻探船,作为首席科学家参与首次由中国主导的国际大洋钻探计划。12年前,他又主持我国海洋科学首个大规模的基础研究计划“南海深海过程演变”。研究持续的8年间,他统管700多人次,30多个实验室,使南海进入国际深海研究前列。

在“决心号”钻探船上,当时63岁的汪品先是船上最高龄的。他说:“我的生命已经走向倒计时,什么都能慷慨,唯独时间不能慷慨。”

今年,汪品先想在科普这件事上“刹车”。“我不靠科普吃饭,我就是一个做科研的人。”85岁生日那天他为自己制定了一份五年计划,“科普、科研、回忆录”是三个重点阶段,如今是时候回到科学上来。“不过我录视频都是‘批发’,一次录好多个故事。”因此他“刹车”后不会就此在网上消失。

深与浅:雄心不老的传奇

“200米以下的海洋没有一点阳光,我们用光照亮了一个永远黑暗的世界。”2018年5月,作为南海深部计划的“导演”,82岁的汪品先搭载“深海勇士号”载人深潜器,下潜到1400米处的南海深处进行科考,在9天内完成了3次下潜。

第一次下到南海深处,汪品先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。层层叠叠的冷泉贻贝群,各种各样树枝状的珊瑚林组成一派瑰丽奇像。

每次深潜长达八小时,汪品先需要一直趴在潜器的窗口看。那次深潜带来了突破性发现,“深海勇士号”在南海首次发现“冷水珊瑚林”。

之后,他就转移到”科学与文化“上来:前年开了课,今年还要出书,都是为了在科学与文化之间搭建桥梁。在已出版的《科坛趣话》中,他希望以身说法,重塑大众对科学家深不可测,只可远观的刻板印象。

汪品先也在思索着科学文化的塑造与创新。他喜欢旅游,每年都会挤出时间去别的城市待几天。在他眼中,文化是科学创新的源动力。先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该如何与现代科学连结融合?中国科学应有何种独具一格的文化?穿越厚重的历史痕迹,汪品先仍在思索。

X 关闭

推荐内容

最近更新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欧洲珠宝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23   联系邮箱: 58 55 97 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