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珮瑜:用最潮的范儿 传播古老的艺术
邢明旭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今年45岁的王珮瑜至今仍然对电影《霸王别姬》中的一句台词念念不忘。那台词出自一个戏班子老师傅之口:“你们记住,凡是人,他就得听戏。这猫啊狗啊的,就不用听戏!”
戏班老师傅的寥寥数语,道出了百年前大众对精神文化内容执着的选择,也勾勒出那一段让王珮瑜和无数当代戏曲人朝思暮想的京剧盛世。如今,京剧的辉煌渐渐远去,而对于像王珮瑜这样痴迷戏曲又天赋异禀的表演者来说,京剧依然是她坚守和挚爱的文化阵地。
“京剧是一门太美太美的艺术,但传承却越来越难。”王珮瑜说,“我想当京剧的一扇窗,让人们打开这扇窗,愿意走到京剧的殿堂里,也愿意一辈子坐下去。”为了当好这扇“窗”,王珮瑜这几年没少费功夫,上综艺、做音频、开弹幕、玩直播,她努力用时尚的方式,演绎和传播古老的传统艺术。
同许多戏曲名家不同,王珮瑜并非出身京剧世家,小时候也没有机会在戏曲的环境中过多浸染。
“一次机缘巧合,我在电视里看到一个京剧演员,戴着高方巾、黑髯口,儒雅、潇洒得像个读书人,像极了我理想中最完美的‘人设’。”就是这样一个帅气的扮相,牢牢地吸引了儿时的王珮瑜。
初入行,她学老旦,后来遇到余派资深学者范石人,他说:“学京剧一定学老生,老生是挂头牌的。”偶然间,她又看到余派传人孟小冬的剧照,“还听了她的《搜孤救孤》录音,一下子被镇住:原来一个女演员可以在戏里把男性角色演得这么好,太迷人了。我想,如果有一天我能成为这样的人,那是多么梦寐以求的事”。
凭着努力,王珮瑜的愿望一点点实现。12岁学戏,14岁入科,16岁就凭一折《文昭关》艳惊四座,被称为“小冬皇”。23岁那年,王珮瑜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,25岁已经成为上海京剧院一团副团长。
尽管在传统戏曲表演的道路上顺风顺水,王珮瑜也产生过不少困惑。
“十八九岁的时候,我真正感受到了京剧的低谷。大幕拉开,台下看戏的比台上演戏的人还少,这是一种切肤之痛。”王珮瑜想,这些人如果万一哪天有变故离开剧场不看戏了,那时京剧的观众又在哪里?强烈的刺激和打击让她下定决心,做出改变。
2004年开始,王珮瑜先尝试以自己的名字为品牌做论坛,随后还在一段时期之内“逃离”体制,一个人到市场上打拼。2010年,她着手创立了京剧的新形式“清音会”,一桌一椅,一袭长衫的形象让观众耳目一新。更出人意料的是,她把京剧、弹幕、直播、互动四种表演形式揉在一起:将“弹幕”搬上舞台,每位观众都能实时反馈自己的感受;Live直播后台演员的化妆、扮戏;加入脱口秀环节,将京剧老生的源流历史讲给观众。一系列“不按套路出牌”的尝试彻底打破了京剧在观众中的刻板形象,玩出了十足的“现代范儿”。
往常每年只有七八成票房的“余脉相传”传统骨子老戏展演,自2017年王珮瑜被大家熟知之后,剧场开票一个月就告售罄。之后这场展演更是一票难求。有一年的京剧清音会,千人剧场座无虚席,演到高潮时,全场观众同台上演员一道合唱了京剧《空城计》,让王珮瑜感受到久违的激动。“1000位观众一起同台上的演员互动,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。京剧不再是只有上一代人才喜好的艺术,而是能够与当下年轻人产生更多链接的艺术形式。”
从2015年到现在,王珮瑜做了很多尝试,面临很多困难,但都咬牙坚持。她说:“那么多粉丝,他们花费了时间和热情,你得给他们最好的作品。在自己精力还很好的状态下,我要多做一点事儿。”她希望凭借自己和同行人的一点努力,能让更多大众看到京剧最美的样子,“也希望在若干年后,大幕拉开,盛世依旧。”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欧洲珠宝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23 联系邮箱: 58 55 97 3@qq.com